close
Nachtzug nach Lissabon.的圖像

在德國搭火車時經常會想,如果就在下面一個不知名的車站下了車會有什麼遭遇?這個不知名的陌生城市長什麼模樣?陌生車站外的景象是如何?打工時往來各城市之間時會在不同的車站換車,這些小車站都有其特色,奇妙的是轉車的人都逗留在車站內,等著接下來的旅程。搭火車旅行的人,總是期待接下去的旅程,等著下一班車。在下一班車上的遭遇仍屬未知,但如果我故意不搭駛往目的地的班車,轉而跳上未知目的地的列車,會有什麼遭遇?選擇搭上的列車,跟未選搭的列車,兩種終點的命運會相同嗎?在做了選擇過後抵達終點,心底是否會自問:如果是另一班列車的話會如何?萊穆‧葛利果瑞烏斯(Raimund Gregorius)是伯恩一所升學高中的拉丁文、希臘文、希伯來文教師,個性值得信賴,深受同事與學生愛戴。在暴雨交加的早上,他循著習慣走的路去上課,在橋上遇見一名想要自殺的異國女子,女子全身濕漉漉,手中拿著一封捏皺的信。孟篤斯(前妻與學生喜歡這麼喚他)阻止了那女子,問她來自哪裡。女子回答:「葡萄牙。」女子很快消失了,但這句回答在他心底勾起一陣陣漣漪,在上課時屢屢分心,突如其然地離開教室。

萊穆在一家舊書店發現一本1975年於里斯本出版的書,書店老闆告訴他書名譯成德文的意思是《金玉良言》,還將作者普拉多(Amadeu Inácio de Almeida Prado)寫的幾個段落翻譯給他聽。其中一句話引發他省思:「如果我們只能活到生命的一部份,該如何處置剩餘的自己?」

他立刻收拾行囊,當晚就離開自己的人生月台,跳上開往里斯本的夜車。抵達之後,他開始尋找普拉多的足跡,試圖拼湊出他的生平。普拉多的故事,便成了書中之書。

作者Pascal Mercier(筆名)是柏林自由大學哲學教授,專擅領域是探討自由,這本書也是一本探討各種可能、可自由、選擇自由、受限自由的小說,主角萊穆總是不忘在回溯與想像任何自己決定與放棄的事,如果選擇了自己放棄的決定,事情會如何?為了做出一項決定,內心可歷經許多波濤洶湧,使這本書成為了「意識懸疑」小說,所有的暗潮都是精神上且形而上的冒險,嚴肅且充滿哲思的幻想遊戲。

作者的筆風讓我想起了茨威格,充滿了心理情緒轉折又溫柔浪漫,有些句子乍然讀到會一陣心悸,啊,這是多麼貼切又優美的形容!閱讀到這樣的句子,我開始顫抖,因為就像茨威格給我的感覺,德文可以寫得這麼優美又感情豐富啊!

不過,在波濤的情緒底下暗藏著一股冷冽:按部就班的標準人生突然因為一位奇異女子開始脫了軌,開始出發去尋找自己的冒險、自己的浪漫,這是男人式的浪漫啊!打破秩序與理性衝出牢籠,前往熱情感性的世界,正是「bürgerliche Ideale」常見的出軌、脫序、衝破牢籠、尋找化外之地自由的心理價值,這些價值常見於歐洲小說,而作者加上精心經營的哲學式思辯,就成了貨真價實的德國小說。

能有多少小說能將行為的多重可能性闡述得如此清晰透徹?普拉多的生命,徹底改變了萊穆的想法,想讓自己成為一個積極的老師、對生命充滿好奇的人。普拉多寫道:「聽人講述他人的故事,還有聽人講述自己的故事,哪一個故事會接近真實?」曾經從生命中跳車,又想搭同一班車回去的人,會面對什麼樣的結局?

想逃離庸碌生活、想自由選擇自己的人生、喜歡思索生命,曾經為了追求理想捨棄一切,想尋找心中理想境地的人,都非常適合看這本書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xlyqq 的頭像
    xlyqq

    懶魚叼絮集

    xlyq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